11月2日,内蒙古草原茶路协会会长乌兰娜和协会秘书长赵文耀在省、市文物专家的陪同下,到郏县考察“万里茶道”郏县段节点山陕会馆和冢头镇大王庙。
“万里茶道”是17世纪至20世纪初,中国茶叶经陆路输出至俄罗斯和欧美的贸易通道,是继丝绸之路后又一条重要的国际贸易通路,全长约1.3万公里。它是由晋商在清朝初年开辟的,起于武夷山下梅,从江西铅山起航,经湖南、湖北、河南、山西、河北、内蒙古向北延伸,穿越蒙古戈壁草原,抵达俄罗斯边境口岸恰克图,此后继续由东向西延伸,横跨西伯利亚,通往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以及欧洲各国。作为一条湮没已久的古代商路,它记载了一段曾经辉煌的国际商业传奇,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。
郏县山陕会馆位于郏县龙山街道西关大街西段,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(1693年),是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。会馆由庙院、后院、东院三部分组合而成,坐北向南,占地6300平方米。整个山陕会馆内现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近40间,是全国目前保存较好的会馆之一。其主要建筑有镇河照壁、庙门以及与戏楼迭建一体的门楼、钟楼、鼓楼、中殿等。建筑气势恢宏,布局严整,木、石、砖雕精美,充分体现了山、陕、豫古代建筑综合风格,具有较高的历史、科学、艺术价值。
冢头镇是因“万里茶道”而崛起的商贸重镇,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。大王庙位于冢头镇南寨门外,坐北面南,现存东、西大殿并排各三间,清代曾是陕西、山西商人往来的驿站,又称山陕会馆,是“万里茶道”上唯一有两座并列大殿的会馆,其建筑文化传递出包容、和谐、双赢的茶路精神。
2013年3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提到“万里茶道”。据悉,国家文物局已将“万里茶道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列为工作重点,包括我省在内的八个省份正在紧张地进行就地调研,力争在2017年前联合将其列入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》。
内蒙古草原茶路协会 内蒙古草原茶叶贸易 内蒙古草原茶文化
Copyright © 内蒙古草原茶路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. 蒙公网安备15010402000335号
电话:13734713193 地址: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西顺城街 网址:www.nmgcycl.com 蒙ICP备17001021号-1 技术支持:牧仁俊杰